情系华秦二十载 服务“三农 ”写春秋
——访陕西华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敏哲
本报记者 陈永斌 贺 辉 通讯员 邱福全
在杨凌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全国饲料百强企业——陕西华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敏哲,这位刚过不惑之年的关中汉子用他的睿智、求实、创新和奉献精神,在做强饲料产业、帮助农民致富的征途上创造出卓越的业绩,谱写了一曲富民强企的青春赞歌。
在陕西饲料行业,刘敏哲可是个“名人”。这既缘于他长达十余年带领营销团队奋力拼搏所赢得的口碑和纵横驰骋西北饲料市场所创下的业绩,也在于他以37岁年龄出任华秦“掌门人”,上任伊始便直面改制这个困扰了“华秦”十余年的难题,带领员工攻坚克难,一举完成公司改制;更在于他以非凡的魄力,斥资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年产30万吨饲料生产线,引起了业内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在刘敏哲的带领下,“华秦”这个老国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风景这边独好”——企业累计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浓缩饲料260多万吨,实现产值40多亿元,服务农户20万人次,创造社会效益140亿元,帮助数以万计的农户养殖奔小康;近三年来,企业经营规模翻一番,年销量达到12.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86亿元,各项经营指标领先陕西省同行;连续18年保持饲料行业“全国百强”,并被认定为第三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殊荣,荣获“陕西A级纳税人”等称号,被业界誉为“西北饲料工业的一面旗帜”;“华秦”牌饲料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陕西省著名商标”、“全国饲料十大名牌”等数十项荣誉称号,畅销陕、甘、宁、晋、川、豫、湘、粤等全国十几个省区,被广大养殖户誉为“陕西饲料之王”。他个人先后杨凌示范区“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处级干部”、“陕西省青年突击手”、“陕西省国企改革攻坚先进个人”、“陕西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带着钦佩与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陕西华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刘敏哲。
敢闯能为的企业领军人
刘敏哲是一个不甘守旧的人,是一个敢闯能为的人。1992年,他胸怀以振兴民族饲料工业为宏愿、以帮助农民致富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毅然抛下令人羡慕的教师“铁饭碗”,从教育强国的三尺讲台,走向实业报国的“三农”前沿,当起了一名饲料营销员。有人说:选择了企业,就等于选择了辛劳。面对周围人的不解,而他认为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服务“三农”,破解“三农”难题是他的人生追求。1997年,他再次做出惊人举动:在企业市场陷入危困之际,又主动请缨抛弃厂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这一“前途”光明的“职位”,到市场前沿担任销售部经理,促进了企业经营起死回生,销售业绩稳步攀升。2007年,个人成长的丰富阅历、经营管理的创造性业绩和驾驭企业的领导能力把他推到了企业“一把手”的重要岗位。新官上任,便烧起了加强管理的“三把火”。
——一把“火”烧向困扰企业的旧体制。翻开饲料行业“全国百强”的名单,唯有华秦还是“厂”字号国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国企改革进程的推进,体制问题成了制约企业做强做大的最大瓶颈。面对困扰了企业近十年和200多名在岗员工、近60名下岗富余人员的大难题,在前几次改制未果,职工信心受挫,人心怕变求稳的境况下,经过缜密地思考和走家串户调研、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召开职代会民主商议,结合实际,实施了“国有独资公司制改革”。以“快刀稳打”之策和“软着陆”,用两个月时间一举解决了困扰企业十多年的体制问题。为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走远,扫清了体制障碍,建立起机制保障。
——一把“火”烧向内部管理旧顽疾。面对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工作不实、执行不力等顽疾,提出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持续创新、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找准着力点,强化执行力,提升创新力”的工作方针,提出“精益化管理”理念,创新“精益化管理模式”,制定了20余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推行“量化考核”,实现了“人治”到“法制”的转变。拿出60万元奖励销售标兵,对考核末位干部和员工降职降薪使用,干部职工人心思进,“精益化管理”效果显著,其中物料损耗率由0.5%下降到0.18%,产品合格率达到99.8%,管理效益年增收500多万元。
——一把“火”烧向市场攻坚。面对饲料成本上涨、养殖规模化以及动物疫病困扰,刘敏哲敏锐地意识到争夺终端市场是饲料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大胆提出了“市场驱动型”发展战略,积极实施“抓主导、强拳头、树品牌、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倡导会议营销、服务营销、价值营销理念,按照“产品必出精品,质量必须领先”的严格要求,杜绝“张飞卖豆腐,人硬货不硬”现象。奠定了“西北第一”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发展基础。
蒸蒸日上的华秦事业
熟悉饲料行业的人会知道,这是一个处于种植业和养殖业中间环节的微利产业,尤其是近年来原料价格不断攀升、畜禽产品价格跌宕起伏、动物疫情不时来袭,都使得这个行业充满了挑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提出“精益化管理”理念,以“抓两头、强中间”为主线,从企业内部工作流程化、规范化、科学化入手,把工作量化落实到岗位、把产品质量落实到每一道工序、把企业成本核算到每一项工作中。使企业在市场竞争加剧、饲料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管理效益提升,为企业做精、做专、做强、做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饲料工程中心、新基地建设重大举措备受社会关注。面对企业发展硬件差、规模小的瓶颈,积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建成了产品研发中心、华秦农牧科技培训中心、疫病防控中心、检化验中心“四大中心”和产品工艺研究室,担承社会责任,保障饲料安全,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投资7500万元启动了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年产30万吨饲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以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创立的“陕西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推动了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生产经营绩效令行业侧目。近三年,公司营销团队从38人发展壮大到82人,从靠两条腿走路跑市场到装备起50多辆小车驱动市场;从领导坐镇指挥到亲历亲为下市场贴近养殖户、发展新市场,三年经营业绩实现翻一番;从销售赊欠到现款销售和客户预付货款;从“找银行贷”到“多家银行上门放贷”,企业经营强势、社会影响力极大彰显。
难以释怀的“三农”使命
铁肩担道义、真情为“三农”。刘敏哲是一个具有很强农民情结的人。在二十多年的企业生涯中,他始终致力探索破解“三农”难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积极实施帮农、扶农、富农举措。
——产业带动,助推农村经济发展。2011年,公司与农户采用订单方式收购玉米、大豆、小麦等原粮7万多吨,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各类安全、高效的饲料产品12.5万吨,带动农户发展养猪30万头、鸡300万只、鱼6400亩。
——利益结合,帮助农民共同致富。公司通过与规模化养殖户、食品企业、动保企业积极搭建“非竞争性战略联盟”的产业化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固合作机制,帮助养殖户发展产业。
——科技下乡,培养农村新型农民。企业每年投入200多万元举办80多场科技培训推广活动,使数万农民从中受益。近年来,他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在陕、甘、宁、豫、川、渝、粤等地免费为养殖户提供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讲座320多场,培训农户2万余人次,为养殖户提供免费畜禽饲养管理新技术和疫病诊治1万多人次,帮助成千上万的农户走上了饲料经销和养殖致富之路。每年组织3000名农户观光农高会、聆听科技论坛,让他们集中享受一次农业科技知识盛宴,成为企业的一项惯例。
“饲料行业是个同农民打交道的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我们要做的工作首先是帮助农民致富。只有把企业发展建立在养殖发展、农民致富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快速发展、基业长青”,刘敏哲如是说。
做强做大的雄心壮志
“我在华秦工作了20年,企业培育历练了我,我愿倾注全部的智慧和心血,与全体员工一道努力发展壮大公司”。“让华秦事业做强做大,早日进入行业30强是公司的近期目标;让华秦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中国饲料工业的上空是我的职责和使命”,刘敏哲快人快语。
从肩负企业法人代表职责的第一天起,他的思想压力就再也没有减轻过。面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前几任领导已经走出了一条路子,以后的路该怎样走?如何让企业在自己的带领下实现健康、持续、科学地发展?这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管理一个企业就是管理它的未来。刘敏哲始终坚持这样的管理理念。为此,他大胆作出了“做服务型企业,走专业化道路,构建非竞争性战略联盟的产业化模式”发展道路的抉择;以开放的思维,实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亲自策划企业《十年发展规划》,扎实稳妥推动对外扩张战略,启动了年产30万吨饲料生产线建设项目,被媒体誉为“西北饲料第一工程”;通过论坛搭桥、业务对接、产业协作等方式,致力于推动饲料、畜禽种源、动保企业、养殖企业、畜禽产品加工企业间的产业合作;通过建立“陕西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秦农牧科技培训中心”、“规模化养殖疾控中心”等平台,把高校及相关企业的资源汇聚到企业的发展中,并使资源在互换、转移嫁接中得到放大和提升。
他在管理中积极践行“两袋投入”的理论,通过教育让员工“脑袋”满起来,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技能;通过分配让员工口袋鼓起来,使员工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形成了企业爱员工、员工为企业的良性互动。
改革促发展,创新激活力。仅2011年,公司就完成了16项产品研发课题项目,获得发明专利3项、专利受理通知书6个,成功向市场推出了“猪场六宝”全价料套餐、预混料、奶牛料等10个创新产品。同时,通过创新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方式,取得了人均工效提高11.5%的创新效果。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企业赢得了诸多殊荣。近年来,华秦农牧先后荣获陕西省“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陕西省饲料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全省工业技改先进单位”等称号。更让人振奋的是,华秦农牧年产30万吨的西北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饲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目前已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生产使用。这必将为华秦农牧公司实现做强做大奠定良好的基础。(摘自2012年3月27日《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