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知足”与“知不足”
知足”与“知不足”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5-02-13
再联想起李董之前在干部集体廉政谈话时提出的“对待生活,要向低标准看齐,要知足常乐。对待工作,要用高标准衡量,不知足才能常乐”的要求,让我想到了一组哲学命题——“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知足是一种智慧、知不足是一种追求、不知足是一种境界。懂得知足,方能知守住幸福;知道不足,才能不断进步;永不知足,才能赢得人生。
对待生活,我们要向低标准看齐,知足常乐。心存“知足”,才能守得住清白、耐得住清贫、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财富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幸福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知足的人,即使家境贫寒,也能其乐融融、和睦康泰。不知足的人,即使家财万贯,却祸起萧墙、纷纷扰扰。生活中,此类事情比比皆是。知足则心安,心安则快乐,快乐则幸福。
对待工作,我们要用高标准衡量,不知足才能常乐。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最熟悉的是自己,最陌生的也是自己。尤其处在这个“娇气”、“任性”的时代,“人镜”少之又少,认识自己的不足何其难也。对此,我们既要按照古人的要求,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要按照李董的倡导,以发达地区、优秀企业为“镜子”,经常兵对兵将对将、人对人事对事地找差距、学经验,有的放矢地完善自我,工作中不断向高标准、严要求迈进,从而达到提升“三效”的目标。
对待学习,我们要永不知足。人非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古人云:“少而学,壮而有为;壮而学,老而不衰;老而学,死而不朽。”对待学习要永远“不知足”,就是要把学习当成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就像吃喝拉撒一样。只有付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努力,才能收获“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处”的顿悟,才能体会到杜甫“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风光无限和开阔心境。只有怀揣一颗不知足的心,孜孜不倦、不懈追求,才得收获“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攀登、进步之乐。
一言蔽之,就是“做人要知足、做事知不足、学习不知足”。
作为华秦人,我们要爱惜企业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要珍惜企业提供给我们的发展平台,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努力工作,回报企业。更要经常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催生新的动力、迈向新的目标。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各种业务技能和本领,达到“愿为”而“能为”境地。
先贤老子曾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告诫人们要懂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成了我们传承千年的生活哲学,也成了停滞不前的思想禁锢和小富即安的挡箭牌。
在古代那样的社会环境当中,明哲保身的“无为”似乎并无不妥。生活中固然也需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减少烦恼、增加快乐、防范风险,比如用于股市中。但如果因“知足”而小富即安、裹足不前,则“知足”未必能“常乐”。
我有一位同学,几年前做小买卖赚了点钱,就萌生了赚一笔就走的想法。于是在做了一笔“大单”之后,攥着几十万元回到老家,修房子、买车子、过好日子,不到两年便坐吃山空。而当年与他一起做生意的那些小伙伴们,早已开了公司,个个身家不菲。
李董多次在司务会上不无忧虑地指出,与行业优秀企业相比,我们具有与之相同和相近的优势,也存在资产重、人员多、产品杂、效益低、模式老的不足。他谆谆告诫大家,近些年公司持续稳定增长,取得了显著的经营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成绩只属于过去,现有的成绩与未来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公司正处于加快发展的“爬坡”阶段,我们不能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否则,这些成绩和辛苦积累的“老本”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会很快被啃光。真是醍醐灌顶,言若洪钟。
诤臣魏征曾对太宗谏言:“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不居安思危而一味知足常乐,这种“乐”就变成了“傻乐”,就有“温水煮青蛙”安乐而亡的危险。当然,知不足也不是一味否定自己,无限放大问题和缺点,而是一种适度的自我纠正和完善的智慧及奋起直追、永不停滞的事业心。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公司2015年的各项目标就是我们珍贵的种子,年初播下去,年尾才会收获累累硕果。我们深信,有了知足常乐的“阳光”、居安思危的“雨露”和埋头苦干的“肥料”,我们的心一定会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宁静致远。我们的未来一定会充满希望。
通过手机扫描上面二维码访问